2014年9月23日

2014 彎腰生活節系列活動



2014 彎腰生活節
國際家庭農業年 International Year of Family Farming

台灣傳統以「小農家戶」為基礎的農業生產模式,每戶可耕地面積約為0.7公頃,面積雖然不大,但精耕細作的耕作方式及多樣化的生產,不僅維繫了台灣的糧食安全,也是社會穩定的基礎。這些小型的家庭農場在維持生物多樣性、農業可持續發展、發展在地的經濟、與消費者互動、傳達農業重要訊息等方面,扮演重要的角色。

2014年的彎腰生活節,除了以小農為主體的農夫市集,還有一系列以小農生產、友善的支持系統、綠色消費、國際農前線為主題的論壇,以及歌詠土地的音樂會,我們期待以不同的視野、實作、研究、文本,呈現家庭農業的多元想像和可能性。

我們期待,這一系列活動可以讓參與者找到自己感興趣的、與農連結的生活方式,一步步,搭建起城市消費端與農業生產的連結,朝城鄉共好的方向邁進。


家庭農業的組合遍布台灣:從湍急的山間到裡山丘陵,進入開闊平原,然後緩緩匯入海口。沿著河流的道路,我們看見農業的多種樣貌:農、林、漁、牧;每一種產業,都該是人與自然環境互惠共生的生產循環。以家戶為單位的農業,得以在環境永續、社會和諧、文化累積間取得平衡。


土地音樂會│ 10/18(六)18:30-21:00│政大公企中心 
 向晚微風,讓我們一起感受清新的節奏,聆聽來自土地最真切的聲音。彎腰生活節近年來邀請了關心農業、環境與社會正義的演出者。他們透過詞曲,傳達這塊土地上發生的大小故事。

吳晟老師、吳志寧父子檔│來自濁水溪的詩歌吟唱
蕭賀碩│2014金曲獎最佳作曲人!
游阿嬤樂團│宜蘭小農花田厝與好朋友黃萱儀的輕快演出
水賊林 mix 桃源香梅│當高山的布農美聲遇見豪邁的平原水賊,有農有歌
美濃,「麻繁」了│小農紀錄影像 



彎腰農夫市集 10/18(六)14:00-21:00、10/19(日)10:00-17:00│政大公企中心
在工業發展與都市化的過程中,食物與生活的關聯逐漸機械化,對於飲食與真正的美味,我們認識的太少。然而值得慶幸的是,仍有許多捨棄除草劑、農藥和化學肥料,以順應時節的方式耕作的小農們,在台灣這片土地上堅守著,讓島嶼成為我們的永續餐桌。生活節兩天,我們擴大邀請來自台灣各地的生產者,透過綠色消費以建立連結與信任,預計35個攤位。


生鮮蔬果阿麟師的安心蝦│日照有機農場│古早田小農之家│部落e購│源禾綠的農場│輝要無毒菜園│水賊林│台灣藍鵲茶│竹南崎頂│花田厝│宜蘭縣崗給原住民永續發展協會
農產加工海風野味黑糖片刻│小村六戶│竹南大埔幸福手工美食│草地純釀│安安農場│桃源香梅─米如呼的滋味Me棗居/穿龍豆腐坊│龍德米庄
生活文創
野上野下冶綠有機棉│來自泰緬邊境的奇姆娃手作織品│苑裡反瘋車-婦女藺草編織│綠兔子
議題攤位
快樂樂生│貢寮自然最貴│台灣農村陣線│青芽兒│地球公民基金會
特別邀請
主婦聯盟合作社│溪州尚水友善農產



彎腰x 稻浪論壇 │10/14(二)-10/24(五)│見各場次地點  
近年,小農復耕、青年入鄉、綠色消費、農運不息,台灣各地萌發的小改變不是偶然,而是野火燎原前的點點繁星。然而,大環境與政策的發展持續令我們感到擔憂,大至糧食自給率、農產自由貿易,小到餐桌上的幸福都是我們急於思辨的議題。台灣農業需要更多的參與、討論及反省,期待一系列活動可以有更多的回饋與對話。


主題一:小農生產的多種面向
田園生活:創造幸福經濟的一家人│陳惠雯(秀明自然農法實踐者、幸福農莊主人)
國際家庭農業年:台灣的小農在哪裡?│吳勁毅(東華大學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中心博士後研究員)
貢寮水梯田《和禾歲記》放映與座談│薛博聞(人禾環境倫理發展基金會專員)
漫談台灣有機農業的前世與今生│陳玠廷(南華大學跨科際問題解決導向課程計畫專案教師)


主題二:友善的支持與綠色消費
溪州尚水欸米:在地經濟的價值與文化振興│蔡培慧(世新社發所助理教授)、陳慈慧、鄭雅云(溪州尚水友善農產團隊) 
女子公寓的深夜料理│黃亭喬(台灣農村陣線)、mokki(文字工作者)
來自土地的設計│連偉志(美濃野上野下成員)、林明樺(農農文創)
城市裡,除了農夫市集還有...Miffy(綠兔子工作室)、諶淑婷(文字工作者、有田有木自給自足作者)


主題三:國際農前線
《基改,我的天老爺阿》放映與座談黃淑德(主婦聯盟合作社理事)
「邊境,編織」紀錄片放映:泰緬邊境的CHIMMUWA手織品故事CHIMMUWA手織品團隊(簡雪麗、邱裕婷、黃婷鈺)
貿易自由化對台灣農業的影響-從自經區談起│陳吉仲(中興大學應用經濟系特聘教授)
農民運動與政治生態學-從「法國農民聯盟」談起│林深靖(《新國際》社會理論與實踐中心召集人)



彎腰x 稻浪論壇介紹

10/14(二)7-9 pm│雲山咖啡
田園生活:創造幸福經濟的一家人│陳惠雯(幸福農莊)



注意!因颱風影響,講者滯留日本,來不及回來,活動延期至10/28(二)同一時段、同一地點。


幸福農莊希望讓所有的孩子都能吃到安全的食物,從閒暇耕作到自給自足,惠雯一家人過著越來越幸福的生活。她們順應自然、相信土壤,致力於推廣自然農法,讓更多人認識飲食安全、土地倫理的觀念。

她是這麼說的,「如果孩子不是打從心底認同營養教育,一定會背著爸媽偷買來吃,所以我希望他們至少要有挑選食物的能力,保護自己的飲食安全。」


10/15(三)7-9 pm│雲山咖啡
《基改,我的天老爺阿》放映與座談│黃淑德(主婦聯盟合作社理事)
 

《基改?天老爺啊!》(GMO OMG)| Jeremy Seifert 2013|84min|美國

導演傑瑞米帶著他的孩子們,讓我們看見基改食物的爭議、種子專利權掌控在極少數跨國農企公司而一般人並不自知! 沿著基改食物向上溯源尋找惡名昭彰的孟山都公司、訪問科學家對基改食物對生物的風險,以及各國政府對於基改食物的法規制定與應對方式。 這是一場揭開生活飲食中基改面紗的全球化食物尋根之旅!

基改可以拯救糧食危機?基改食物的真面目其實沒那麼美好,這不是單純的糧食問題,而是分配不均的問題。30年來的基改爭議不斷,對大環境、生產者、消費者都有極大的風險,為什麼還要繼續基改?



10/16(四)7-9 pm│雲山咖啡
深夜女子公寓的料理│黃亭喬(台灣農村陣線)、mokki(文字工作者)

一個人住很難料理?分量不好拿捏、設備沒那麼多?邀請有兩個年輕的女生,來分享她們的美味料理經,她們一個人在家都煮什麼?去哪買?怎麼煮?因為拿起鍋鏟,而認識更多朋友,開始做便當、果醬、甜點…




 
10/17(五)7-9 pm│雲山咖啡
漫談台灣有機農業的前世與今生│陳玠廷(南華大學跨科際問題解決導向課程計畫專案教師)
 
台灣有機農業的發展相較於其他國家晚了一些,1980年代至今,初期由政府與民間單位協力推動,慢慢的陸續出現以消費者為導向的發展,甚至成為時尚的生活風格。

但是你如果進到鄉間,路上找一個農友對有機的看法,答案通常會是,阿那個太貴、不用藥不可能… 怎麼會有這些落差呢?有機農業在台灣是什麼樣子?想了解台灣有機、友善環境農業的脈絡,千萬別錯過囉。

  


 
10/18(六)1-3 pm │政大公企E101教室
來自土地的設計│連偉志(美濃野上野下成員)、林明樺(農農文創)

翻開「小農復耕」,書中的農村、農人攝影讓人驚嘆連連;彎腰農夫市集以農為主題的設計,每次一推出就會引來熱烈討論。這些農村美感的推手其實都是長期待在農村的七年級生!他們在農村生活、享受農村生活,同時也發揮專長,為農業開了一條條對外連結的道路。讓援農的青年、設計人來談談他們的經驗,在農村也可以發揮設計、經營社群。更棒的是,對攝影感興趣的朋友,偉志要來教大家幾手農村攝影的小技巧!

 

  



10/18(六)4-6 pm│政大公企E101教室
「邊境,編織」紀錄片放映:泰緬邊境的CHIMMUWA手織品故事│CHIMMUWA手織品團隊(簡雪麗、邱裕婷、黃婷鈺)
本片敘述一個長期在泰緬邊境與當地婦女,藉著編織,自立謀生的故事。泰緬邊境高山部落的天然染色手織布匹,透過邊境工作坊的現代設計,被轉化成在台灣城市的商品,成為了CHIMMUWA手織品。然而,有著故事厚度的手織品,不只是商品。


 

10/19(日)11-1 pm│政大公企E101教室
溪州尚水欸米:在地經濟的價值與文化振興│蔡培慧(世新社發所助理教授)、陳慈慧、鄭雅云(溪州尚水友善農產團隊)

從護水運動,到水田濕地復育計畫、黑皮梨的友善種植、幼兒園的在地食材計畫,還有農用書店的開張,這群女子軍很會算計?正因為她們對家鄉有期待、有熱情,所以傻傻的一直做下去…

小農社群綿密且複雜的網絡,不僅穩固了農村的社會關係,蘊含多元的生態、人文景觀,也開展出生生不息的創造力。

 


10/19(日)2-4 pm│政大公企E101教室
城市裡,除了農夫市集還有...│Miffy(綠兔子工作室)、諶淑婷(文字工作者、有田有木自給自足作者)

除了農夫市集、主婦聯盟、CSA、網路平台,城市還有各種支持小農的綠色消費行動!綠兔子在溫州街的工作室,鼓勵大家多用天然民具,少用塑膠製品,相揪親子共學動手做生活小物。熱鬧溫馨的工作室更成為農產取貨站,隨著季節有不同的小農好滋味。

住在新莊的淑婷是主婦、全職媽媽、關心土地環境的寫手,還是直接跟小農下訂單的團購主揪。她四處挖掘好農與好物,呷好道相報,為了家人、這片土地,主婦戰力滿點。
 




10/21(二)7-9 pm│梁實秋故居
貿易自由化對台灣農業的影響-從自經區談起│陳吉仲(中興大學應用經濟系特聘教授)

加入自由貿易的行列,增加台灣的國際競爭力、讓農產品增值,有什麼問題?沒有經濟學基礎的人,如何看懂自由貿易政策,怎麼思考這件事?台灣自由貿易(WTO、服貿、自經區...)政策,對小農的到底有什麼影響?




 



10/22(三)7-9 pm│梁實秋故居│貢寮水梯田《和禾歲記》放映與座談│薛博聞(人禾環境倫理發展基金會專員)

一部由生態紀錄專家李偉傑拍攝的影片,記錄著「和禾生產班」夥伴,四年來努力耕作維持著大家眼中不具經濟規模的水梯田環境,卻直接保護棲息水梯田環境裡超過五百種生物,並對水源涵養、傳統生態智慧保存及河海生產力等面向提供幫助,也試著讓更多人了解這些水梯田的公益價值,更關心這片土地的過程。這部片不是終點,而是一種對新型態環境合作嘗試的記錄。





10/23(四)7-9 pm│小食糖 Sugar Bistro
農民運動與政治生態學 ─從「法國農民聯盟」談起│林深靖(《新國際》社會理論與實踐中心召集人)

 今年三月底有一群綿羊衝進羅浮宮,抗議歐盟逐漸減少的農業補貼政策,綿羊的主人是法國農民聯盟的成員,他們高喊「不要讓農民成為歷史,變成博物館的展覽」口號,很特別?但這只是冰山一角。法國長期有「政治生態學」的思想體系,農民運動如何在思想與行動上與「政治生態學」形成連結?讓我們共同來探討。


 

10/24(五)7-9 pm│後門咖啡
國際家庭農業年:台灣的小農在哪裡?│吳勁毅(東華大學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中心博士後研究員)

正值聯合國宣布今年為「國際家庭農業年」,提高家庭農業以小農戶的重視程度及地位的時刻,台灣的「小農」去哪了呢?小農是台灣戰後農業主要的經營主體,當時就以「小農」來描述這些耕地規模嫌小的家庭農場,小農是當時推動農業政策時非常清楚、明確的對象。

但現在的情景已不如以往,農業政策在實施對象上的失焦,缺乏對「家庭農場」的照料,訂出煞有其事但其實雜亂無章的農業政策,無法提供投入農業的工作者在實務上的奧援。許多厭捲都市生活、想到鄉村開創農業事業的人,甚至是二代返鄉務農的人,都找不到進入農業的管道,在經營路上顯得困難重重。

僅管如此,小農仍是現在進行式,我們看到花東縱谷稻米生產區有數十戶以家庭農戶經營的農民,以自產自銷方式,自行打開銷售通路,建立品牌,培養穩定的客群,以高品質的稻米拉高價格,也用各種方法擴大通路,更同時尋求其他各種經營的方法,在多角化經營模式下穩定持續的在這土地上努力生活。



場次座位有限,報名請點我

雲山咖啡│台北市大安區麗水街33巷23號/近捷運東門站
政大公企中心E101教室│台北市大安區金華街187號/近捷運東門站
梁實秋故居│台北市大安區雲和街11號/近捷運台電大樓站

小食糖 Sugar Bistro│台北市中正區信義路二段181巷3號2樓/近捷運東門站
後門咖啡│台北市大安區復興南路二段332號/近捷運科技大樓站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活動日期:2014.10.14(二)-2014.10.24(五)
活動地點:政大公企中心(台北市金華街187號)
主辦單位:財團法人浩然基金會
合作夥伴:台灣農村陣線、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及企業管理教育中心、梁實秋故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