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10月13日

【2017 彎腰生活節】系列活動總覽


聯合國將 2017 年定為「國際永續旅遊發展年」,明確定義了永續旅遊的原則:地域旅遊的發展目標應為地區在地的永續生活(Sustainability),而非僅止於增加遊客人數、擴大旅遊行為。
無獨有偶地,彎腰農夫市集開始思考由靜態形式,增加「主動出擊」的「產地小旅行」新活動。我們期待消費者從自己的餐桌出發前進產地。期待透過帶領大家走入農耕地景、走進農鄉生活、體驗農事勞動等方式。讓生產者和消費者間不僅只是倚賴價格和標章維繫的關係,而能夠有更多互動、互助、互信的夥伴基礎,進而拓展消費者對農村文化與本土價值的肯定與認同。

【彎腰農夫市集】11 / 19

週日|10:00-17:00  臺灣博物館 南門園區

我們擴大邀請來自台灣各地的生產者,透過綠色消費建立連結與信任。
輝要無毒菜園|水賊林|溝皂101|阿麟師安心蝦|文吉果園|日照有機農場|古早田小農之家|安安農場|順安養蜂|花田厝|桃源香梅|竹南大埔|Me棗居&穿龍豆腐|1982 de glacée 法式冰淇淋|無思農莊釀造直販所|海風野味|快樂樂生|地球公民基金會|貢寮自然最貴|台灣農村陣線|苑裡掀海風|平方家|綠兔子工作室|冶綠有機棉|來自泰緬邊境的奇姆娃手織品|糖,來了


【彎腰土地音樂會11 / 19

週日|15:00-16:00  18:30-19:30  臺灣博物館 南門園區
無需報名,歡迎入場      

怦然的節奏、跳躍的音符,與我們一起聆聽來自土地最真切的心跳聲。
農村武裝青年黃瑋傑苑裡普攏共樂團陳秋山


更多資訊請點我>>> https://goo.gl/sRESYt


【彎腰x稻浪論壇】11 / 11 - 12 / 2

週一到週五|1900 – 2100    呷米共食廚房
週六、週日|依場次不同              依場次不同


【彎腰-產地小旅行】

〈苗栗〉秋之農旅-ME棗居自然農園
    時間:11/11(六) 930-1530  地點:Me棗居自然農園

〈台南〉橙蜂破浪-生態輕旅行
    時間:12/ 2(六) 900-1700  地點:台南市東山區



更多資訊與報名連結請點我>>> https://goo.gl/BNnCf7

【彎腰-論壇台北場】

農村怎麼玩?-自己規劃一場深度之旅|野上野下工作室 周季嬋
時間:11/14(二) 1900-2100  地點:呷米共食廚房

食物的最後一哩路:浪費或不浪費?|格外有意思團隊、扌合生態廚房
時間:11/15(三) 1900-2100  地點:呷米共食廚房

來食醋!-地中海飲食踏察|深夜女子公寓的料理習作  毛奇
時間:11/17(五) 1900-2100  地點:呷米共食廚房

苦中酸甜-台灣咖啡初探與品味會|台灣大學地理所 張宇忻  嵐咖啡 許鎧琳
時間:11/19(日) 1400-1600  地點:臺灣博物館 南門園區

返鄉停看聽-苑裡青年的返鄉之旅|苑裡掀海風團隊
時間:11/20(一) 18:45-20:45    地點:台灣大學新生教學館204

地表最強教室-食農教育對談丹麥與台灣|格外有意思 陳其農、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專員 湯琳翔
時間:11/21(二) 1900-2100  地點:呷米共食廚房

水果王國-台灣果物之旅|《台灣好果子》作者 蔡佳珊
時間:11/22(三) 1900-2100  地點:呷米共食廚房

乾一杯回歸土地的台灣茶|山不枯 Sanpuku 郭名揚 楊佳軒
時間:11/23(四) 1900-2100  地點:呷米共食廚房


更多資訊與報名連結請點我>>> https://goo.gl/sbz93R


場地與交通

臺灣博物館南門園區|台北市中正區南昌路一段1號(近捷運中正紀念堂站)
呷米共食廚房|台北市中正區衡陽路9號(二二八公園旁,近捷運台大醫院站)
台灣大學新生教學館|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1號(近捷運公館站)

【更多資訊】

主辦單位|彎腰農夫市集
協辦單位|台灣農村陣線
贊助單位|農村發展基金會
合作單位|國立臺灣博物館

最新資訊|彎腰農夫市集臉書


2017年10月9日

【2017 彎腰生活節】產地小旅行


11 / 11 苗栗公館|秋之農旅-ME棗居自然農園
日  期:11/11(六) 
地  點:苗栗公館 
活動費用:1000元/1人,兩人同行享九折優惠!
活動名額:40
報名網址:https://goo.gl/F7AYd4

苗栗公館是台灣紅棗最主要的產區。這裡有水圳,有紅棗園,有香草,還有手工製作的鹽滷豆腐、豆花。
悠閒的用一天的時間,跟著在地人的腳步。慢慢認識這個美麗農村吧!



時間
活動內容
地點
0930-1000
報到集合
穿龍老屋豆腐坊
1000-1130
鹽鹵豆腐自己做
u  認識日常蛋白質
u  動手做豆腐、豆花
穿龍老屋豆腐坊
1130-1200
穿龍水圳生態導覽
u  認識好用好吃的香草植物
u  採收香草做涼飲
紅棗廊道
ME香草田
1200-1330
在地食材健康米食餐
u  有機米飯糰()
u  紅豆薏仁甜湯
u  涼拌穿龍豆腐
u  蔬果豆沙拉
Me棗居自然農園
1330-1500
Me棗居生態導覽
u  認識有機紅棗栽培方式
u  趣味遊戲-紅棗動動腦
Me棗居自然農園
1500-1530
鹽鹵豆花品嘗
穿龍老屋豆腐坊
1530
歸賦




12 / 2  台南東山|橙蜂破浪-生態輕旅行


日  期:12/2(六) 
地  點:台南東山
活動費用:1100元/1人,兩人同行享九折優惠!
活動名額25人
報名網址https://goo.gl/VmYka1


來自台南東山的五酷山農團
第一酷-夫妻協力合作無間
第二酷-知己做伴務農不孤單
第三酷-經驗交流不藏私
第四酷-共學共做,作伙向前行
第五酷-有善土地,堅持信念護生態

就讓這群超「酷」的農夫們帶著我們踩踏進蜜蜂與香橙的世界吧!


時間
活動內容
地點
0900-0930
報到集合
台南市東山區青山活動中心
0930-1030
蜜蜂生態解說

1040-1110
蜂蠟蠟燭DIY

1200-1330
午餐:農家家常飯

1330-1630
柳丁果園踏查&採果
當天每人可帶自採柳丁2台斤
其餘加購價40元/台斤。
1700
歸賦

【2017 彎腰生活節】土地音樂會

時間│ 11 19 15:00-16:00 18:30-19:30
地點│ 臺博館南門園區
(台北市中正區南昌路一段1號)


不論是用聲音還是用身體,看顧的是自己成長的這一塊土地,曾經是捍衛自己家園的年輕人,盤旋在原鄉高山上帶著理想走上街頭的大冠鷲,亦或是守護母親流傳下來的吟誦與傳唱。家鄉的記憶,透過音符與身體,再次從土地滋長出來。

【農村武裝青年】 演出時間 │ 1500-1530

photo credit 農村武裝青年
2006年成軍,以台語民謠、搖滾精神為創作基底,透過音樂書寫表達對台灣農村、底層社會與永續土地的關懷,在風格上打造出獨樹一格的台式農村民謠搖滾。

透過音樂分享對文明、進步的思辨,始終走在追求真理與正義的道路上,對土地充滿熱情與理想。把每一次的表演都當作一趟旅行,把每一首創作都當成是給台灣的美麗詩篇。秉持著對於土地的愛與信仰,將其強大的能量灌溉在音樂裡,反饋給台灣土地。旋律時而憤怒激昂,時而溫柔傾訴。但不論以何種姿態出現,都是這塊土地所孕育的,最樸實自然的力量。


photo credit 蔡名修
【黃瑋傑】 演出時間 │ 1530-1600

來自高雄美濃,從事客家及多種音樂創作,關注及參與許多社會、環境議題,創作多聚焦農鄉各面描寫、傳統文化傳承、社會現象觀察及自然環境珍惜等面向,核心關懷為人與土地細微之聲,期望透過音樂將許多真實故事帶到更遠更多地方。2014年底發行首張客語創作專輯《天光。日》,以罕見<不定價>方式進行專輯販售,期望讓喜愛的聽者能視自身狀態取得及共享。



專輯入圍第26屆金曲獎最佳客語專輯、最佳演唱人獎,獲第6屆金音獎最佳民謠單曲獎、中國2016華語金曲獎年度最佳客語專輯獎。2017年發行第二張專輯《夜色》。

【苑裡普攏共樂團】演出時間 │ 1830-1900



帶著理想返回農鄉,卻常常被問農村可以幹嘛。如何不被磨滅熱情?就是當有人笑我們魯蛇時,我們笑唱一首歌給他聽。因而,全台灣最阿Q的樂團「苑裡普攏共樂團」正式在農村成軍。亂唱一通,歡喜就好。

苑裡普攏共樂團,由來自苗栗苑裡的一群返鄉青年,在農村工作之餘,開始拿起樂器走闖江湖,從田邊小屋彈唱到菜市場,再唱到火車站和里民活動中心,為鄉親、土地和自己獻唱。

【陳秋山】演出時間 │ 1900-1930


曾在八零年代民歌西餐廳興盛的時期就成為餐廳駐唱的民歌手,後來的身分包含海外社會工作者、社會學領域博士候選人,最後在自由音樂人與瑜伽老師的身分中安棲下來。近年透過與各不同領域創作友人以相互分享的形式共同創作,將生活與社會眼見的現實化為音樂,一邊思考一邊唱著。
他的歌曲飽含從生命中活出的自在,彷彿走入市街小巷都能聽見的心聲;他的歌聲充滿輕緩的柔軟訴說,每每勾觸認真生活的人心底深處的共鳴。

201710月底發行網路數位單曲"中年以後"(風潮發行)。首張個人專輯"走唱人間"現正製作中,預計明年春天發行。


場地與交通

臺灣博物館南門園區|台北市中正區南昌路一段1號(近捷運中正紀念堂站)
呷米共食廚房|台北市中正區衡陽路9號(二二八公園旁,近捷運台大醫院站)
台灣大學新生教學館|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1號(近捷運公館站)

【更多資訊】

主辦單位|彎腰農夫市集

協辦單位|台灣農村陣線
贊助單位|農村發展基金會
合作單位|國立臺灣博物館

最新資訊|彎腰農夫市集臉書

【2017 彎腰生活節】彎腰x稻浪論壇


就是今年,聯合國將2017年訂定為「國際永續旅遊年」。根據國家地理雜誌對永續旅遊的解釋:「透過某種層次的觀光活動,讓旅遊所在地的社會文化、地方經濟及自然環境產生平衡獲利,進而讓當地的旅遊環境及事業得以長久維繫。」我們可以知道比起環保旅行、生態旅遊等對自然環境的重視之外,更強調對旅遊地社會文化的保存以及在地經濟的支持。
因此彎腰生活節安排了八場的論壇講座,從不同的觀點、角度去看見農村珍貴的資產。走吧!一起跟著彎腰去旅行!

報名連結請點我>>>https://goo.gl/jn4eX1

【彎腰-論壇台北場】


農村怎麼玩?-自己規劃一場深度之旅 11/14(二) 1900-2100 |呷米共食廚房
野上野下工作室 周季嬋
photo credit 野上野下


野餐、輕旅、露營是近年流行的旅遊方式。在有限的時間與空間當中,逃離都市叢林的高壓力。在短時間內抓到一個地方的特殊與感動之處,發表在社群軟體中尉為風潮。不可諱言,這需要更細緻的觀察與體會,並非簡單之事。
野上野下,在客語中為四處玩樂、遊手好閒之意。但這群大概是全台灣最會「玩」農村的野孩子,延伸此語在野上野下的過程中更看見了台灣農村的真、美、好。這次就跟著行家腳步,走一趟台灣農村的深度之旅吧!


食物的最後一哩路:浪費或不浪費? 11/15(三) 1900-2100 |呷米共食廚房
格外有意思團隊、扌合生態廚房
photo credit 格外有意思


我們的生活中充滿著剩食。有許多食物還來不及到你的眼前,就已經進到垃圾桶。從第一線的生產端到消費者餐桌上吃剩的食物。在種種食物浪費的背後其實是我們習慣的現代化發展思維。不符合標準的淘汰、過期的淘汰、難處裡的淘汰。過度的生產、過度的浪費到最後對我們生活的環境有害無益。究竟剩食的該何去何從呢?有可能成為畢生志業嗎?看看這群年輕人的創意作法吧!


報名連結請點我>>>https://goo.gl/jn4eX1



來食醋!-地中海飲食踏察 11/17(五) 1900-2100  |呷米共食廚房
深夜女子公寓的料理習作  毛奇

吃食是生活是文化,什麼樣人就怎麼樣吃。在南歐,特殊的地理位置與不斷更迭的歷史政治,古老的城市孕育著與台灣截然不同的飲食文化。透過毛奇對飲食敏銳的觀察,帶著我們來一趟飲食文化的饗宴之旅。




苦中酸甜-台灣咖啡初探與品味會 11/19(日) 1400-1600 |臺灣博物館 南門園區
台灣大學地理所 張宇忻  嵐咖啡 許鎧琳
屏東縣泰武鄉是全台灣最大的有機咖啡產區,莫拉克風災後,屏東許多原住民部落紛紛投入咖啡種植與生產,希望藉此改善族人的生計、成為原鄉災後重建的另類可能。然而原鄉咖啡的歷史卻早從日治時期就已展開,目前本土咖啡產業看似蓬勃發展,但原住民生產者在日常實踐上,卻面對各式各樣的挑戰。

讓我們一起來喝咖啡、聽故事,現場還邀請到來自泰武的專業咖啡師許鎧琳,來和大家分享咖啡沖煮的眉眉角角、排灣族的美麗歌謠。


返鄉停看聽-苑裡青年的返鄉之旅 11/20(一) 18:45-20:45 |台灣大學新生教學館204
苑裡掀海風團隊
photo credit 苑裡掀海風



「回家」可以是件簡單卻同時也可以是條複雜且漫長的道路。在苑裡有群年輕人,因為環境抗爭而回到了家鄉。看見家鄉獨一無二的美好,為了保留與傳承,於是他們寫作、他們編織、他們辦音樂祭。他們正在用自己的方式保存傳統產業技藝,經營在地經濟,嘗試「回家」。儘管是暗路只要大家一起走,那就不孤單了!




地表最強教室-北歐新飲食運動初探 11/21(二) 1900-2100 |呷米共食廚房
格外有意思 陳其農、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專員 湯琳翔
近年台灣食安事件頻繁,愈來愈多人注意飲食安全議題,但不只是要吃得安心,民間與政府更關切食物的來源以及飲食文化的傳承。因應日益高漲的食物意識,2016年,立法與行政機關先後提出《食農教育法》、《食農教育基本法》等草案;而「食農教育」也成為近幾年農業、飲食運動中的關鍵字。
到底,什麼是食農教育?從哪裡來?又往哪裡去?
種種菜、煮煮飯或認識食材與食品的營養成分就是食農教育嗎?從產地到餐桌,食慾食育傻傻分不清楚!?
丹麥Haver til Maver致力於提供好的園圃環境,創造「地表最強教室」,讓孩子自然而然地學習各種知識。而在這裡,沒有一件事是錯的(They cannot do anything wrong here.)。他們怎麼做?做什麼?
想像力就是你的超能力,讓我們在地表上擁有超越地球的想像空間,共創食農教育的N種可能。

水果王國-台灣果物之旅 11/22(三) 1900-2100|呷米共食廚房
《台灣好果子》作者 蔡佳珊

台灣以水果王國為名。憑藉著島嶼特別的地理位置與多樣的地形,在狹小的土地上生產各式各樣甜美果實。然不可忽視的是果農們高超的技術以及與氣候、土壤的互動。在面對極端氣候的挑戰中,還有哪些背後的故事呢?







乾一杯回歸土地的台灣茶 11/23(四) 1900-2100|呷米共食廚房
山不枯 Sanpuku 郭名揚 楊佳軒

photo credit 山不枯 Sanpuku
早期台灣茶葉多外銷,是十分重要的經濟作物,甚至轉移了台灣的經濟中心。然而發展至今的茶產業在新自由主義當道的時空下,有著許多我們看不見的困境。從茶樹的種植、採收的時機、焙茶的工藝,經過一連串複雜的過程成為我們手中的一杯茶。人手一杯手搖茶的背後是荒廢乾枯的山頭,高齡垂老的勞動力以及逐漸失傳的製茶功夫。2012年一群研究生來到坪林。2015年,他們成立了「山不枯」友善台灣茶品牌。從田野調查到從農創業,他們看見消逝中自然生態、農村文化與價值。這個晚上讓我們以茶代酒,一邊品嘗台灣好茶一邊聽聽這些年輕人如何能讓山能不枯,如何能在消逝中的傳統產業當中尋找新的生命與契機。
photo credit 山不枯 Sanpuku




















報名連結請點我>>>https://goo.gl/jn4eX1

【場地與交通】
臺灣博物館南門園區|台北市中正區南昌路一段1號(近捷運中正紀念堂站)
呷米共食廚房|台北市中正區衡陽路9號(二二八公園旁,近捷運台大醫院站)

【更多資訊】
主辦單位|彎腰農夫市集
協辦單位|台灣農村陣線
贊助單位|農村發展基金會
合作單位|國立臺灣博物館

最新資訊|彎腰農夫市集臉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