時間│ 10月17日(六)晚18:30-21:00
地點│ 政大公企中心中庭(金華街187號)
無需報名,歡迎入場
我們安心,回農鄉的路一直都在,時不時得走上幾回。日出日落,晴天雨天,土地是生活,也是生命的源頭。城市不是、也不該是生活唯一的選項。
有人正在嘗試,讓生命的每個階段,成長、結婚、生育、念書、低潮… 都可以在農發生;有許多人正在形塑更有彈性的認同、更狂野的可能、更無邊的想像,更多與農發生關係的N+1種方法。
除了主流的愛恨糾結、癡癡難忘,能不能來點不一樣的音樂?有,其實有好多認真而美麗的歌手,他們不擅包裝,也沒有厚資本的行銷。但他們腳踏實地,在電視廣播以外的地方,拿著樂器、真實的對著麥克風,與聽眾面對面唱出對這塊土地的情感、對家的眷戀。他們用自己的母語吟誦、傳唱,唱出一代一代家族記憶,畫為一圈一圈動人的漣漪,讓人看見豐富且厚度的生命經驗。
其實,音樂也可以與農發生關係,因為音樂是生活,農也是生活。在土地音樂會,我們面對面、很近距離的,邀請他/她們來唱自己的故事。
黃瑋傑│ 地泥等天光
黃瑋傑,高雄美濃人,從事客家及多種音樂創作,關注及參與許多社會、環境議題;音樂創作內容含括對農業農人的描寫、童年與鄉間的陳述、傳統文化的傳承、社會 現象觀察及對自然環境的珍惜等面向,而這些社會人文關懷則始終根植於對腳下這片土地的熱愛和珍惜,期望透過歌曲創作和演唱,傳遞更多珍貴的事物和故事給更 多人共同分享與珍視。
曾獲2012年台灣原創流行音樂大獎客語組首獎,2015年發行首張客語創作專輯《天 光。日》,入圍第26屆金曲獎最佳客語歌手、最佳客語專輯。天光日,為客語明日的意思。黃瑋傑累積十年的生命經驗,對於故鄉美濃,及由此向外尋踏台灣土地 的許多角落,經歷的那些愛與憾,都一一寫進歌裡。在此也取「天 光日」之雙關意涵:期望我們都能耐心等待並努力共築,一個更美好的明天,一個人們能夠在自己家園土地上,真正安身立命的那天來臨。 而至彼時,天終將放光明。(source: iNDIEVOX/ photo credit: 黃瑋傑)
更多認識,線上聽瑋傑,臉書找【黃瑋傑 Huang Wei Jie】
游阿嬤樂團│宜蘭好聲音
由宜蘭青年黃萱儀、小農游麗花組成的走唱團。萱儀用一把吉他唱出宜蘭在地的大小事,山水、務農、生活、議題,團名游阿嬤是用來紀念萱儀的阿嬤。麗花是宜蘭員 山小農,也是從台北都會移居過去的新農,農場花田厝有雜糧、葉菜蔬果、手作加工。麗花很喜歡自然生態、音樂,有狗狗跟貓貓相伴。(photo credit: 游阿媽藝站)
更多認識,線上找游阿嬤樂團,臉書找【IYouAma游阿媽藝站】
龍珠慈仁│來自雪域的聲音
回家,對和龍珠慈仁這樣的流亡藏胞而言,只能發生在夢裡。從西藏逃亡到印度,因為新家庭的結合來到台灣,龍珠離家鄉很遠。因為他顛沛流離的生命經驗,你可以在音樂裡聽見清朗遼闊的高原,西藏的家人,還有他在台灣的家。
2013年10月的臉書,詠晴是這樣描寫彈唱對龍珠的意義的:
「缺少拿琴彈唱的龍珠,七魂六魄都不完整,彈琴唱歌對他的
更多認識,臉書找【一家三】
巴奈。庫穗│東海岸的稻穗
1969年出生,獅子座。爸爸是卑南族,媽媽是阿美族。小時候念過四所小學,預示了後來漂泊的命運。目前服務於台東布農部落工作隊,育有一女,名為讀喜固。
台 灣最有重量的聲音同樣是來自台東的原住民歌手。如果說;陳建年、紀曉君的音樂貼近自然,歌詠風、海洋、山林、色彩晴朗;巴奈的歌,則顯得色調濃重而沈鬱, 勾勒著她流浪各地的足跡。揹著吉他,遊走在天地之間,這樣的背影或許看來蒼涼而傳奇。但是,去聽她的歌、去讀她的詞,你會遇見一種熟悉的感覺,疏離與寂 寞,久藏心底,被她的歌聲召喚而出,輕觸即四處漫溢。聽巴奈現場的人都說會內傷,有時就乾脆直接承認;害怕聽她那些真實而坦白的旋律。在界限模糊、是非渾 沌的這個世代,這樣一種斬釘截鐵的聲音,已經很難聽見了。(source of text and photo: iNDIEVOX)
更多認識,臉書找【巴奈】